通知公告
  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载中...
PM2.5
空气质量日报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政话团 > 宜昌共青团
十载“希望家园”陪伴三峡孩子快乐度假
发布日期:2019年11月12日 阅读3897次
        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,无论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赞歌。”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,位于武陵山深处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石滚塘村村委会,时常传来嘹亮欢快的歌声。

        来自长江大学等高校的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暑期“希望家园”结业汇演结束后,跟孩子们挥手道别。班上的孩子泣不成声,拉着志愿者的手不让走,“老师,您明年还来吗?我们想您”。

    

        这是“希望家园”开办第10年时的一个镜头,印证了该项目在山区孩子心目中留下的爱和期待。


因势利导,破“留守之困”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位于湖北省西南的宜昌市,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接合部,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便坐落于此。当地素有“七山两丘一分平”之说,大量青年赴沿海打工,留下了一支数目近万的“童子军”。


        宜昌农村山多水多,过去每到暑假,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在河边摸鱼、游泳现象随处可见,“每个县每年都有溺水的悲剧发生”。

        10年前,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村官来到山村,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。

        时光回溯到2010年,远安县茅坪场村的大学生村官简曼丽,在一次入户走访时,遇到一个衣着破旧、小脸黝黑的少年,两人转瞬的对视,让简曼丽深受触动。

        “孩子叫赵正斌,父母在外打工,和爷爷一起生活。村里像这样没人照看的孩子还不少。当时,我刚当妈妈不久,真是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”现在已是团远安县委书记的简曼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仍历历在目。

        恰好几个外地读书的大学生暑假回村。简曼丽心头闪过一个念头,“能不能把留守儿童集中起来,请返乡的大学生给他们一个安全、快乐的暑假?”

        那年夏天,她拉着当时的村妇女主任李红芹,顶着炎炎烈日走街串巷,把大学生找出来给孩子当老师(志愿者)。没有经费,全靠自掏腰包、四处化缘。为了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,简曼丽常常坐上半天班车到城区批发市场买文具用品,在村会议室为30多个孩子开起了“小灶”,集中授课、传授新知识。

        简曼丽给它取了个温暖的名字——“阳光家园”,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沐浴到阳光,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        一个月的时间里,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,孩子们尝试着通过写信、画画、唱歌、看书寻找快乐、倾诉感情,寂寞脆弱的心灵在这段时间得到呵护。家长们纷纷点赞,“交给你们,我放心!”

    

        2012年,团宜昌市委发掘了这个试验样本,在全市进行推广。


        2013年,在团湖北省委的直接推动下,这一项目以“希望家园”统筹规范,暑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在湖北全省铺开。

        “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,而不幸的人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宜昌市少工委负责人王卫平介绍,10年来,宜昌累计招募志愿者9000余人,开办“希望家园”1348个,帮带4万余名留守儿童,“‘希望家园’已成为留守儿童假期快乐的源泉”。

        而今,每年“希望家园”开班前,宜昌市县乡村各级团组织都会联动,严格把关资源配置、志愿者管理培训、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,按照有活动阵地、有志愿队伍、有专项资金、有亲情热线、有活动内容和有管理制度等“六有”标准进行筹办。

   

        在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评选交流会上,团远安县委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所创办的“阳光家园”入选了全国基层党建30个最佳案例。“希望家园”也成为宜昌共青团长期坚持的工作品牌。


与时俱进,哺“成长之需”

        每个留守儿童的背后,都牵动着多个家庭,甚至几代人的心,更是返乡创业就业青年心头的“操心事”“烦心事”。

        在广东佛山内衣行业打拼20年的朱华云,几年前选择回到家乡宜昌,创办了湖北广宜服饰有限公司,拥有600多名青年女工,解决了不少返乡青年就业问题。

        可每到暑假,问题也来了。“为了照看孩子,暑假成了工厂女工请长假的高峰期。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,劳动力流失是服装行业的‘致命伤’,一个熟练工人流失都可能影响一条生产线。”朱华云说。

        2018年,在一次调研交流中,朱华云了解到“希望家园”项目,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她联系上团组织,主动拿出场地和经费办项目,免费为员工子女提供食宿。

   

        此举解决了暑期劳动力紧缺的大难题,企业、员工、孩子共同受益。尝到甜头后,2019年,该企业扩大“希望家园”宣传力度,报名人数增长到60人,实现翻番。


        2018年冬,宜昌的第一场大雪悄然而至,不少学校提前放假,这可忙坏了团伍家岗区委书记陈莹,“很多‘上班族’措手不及,打乱了原有工作安排,幸好我们有所准备。”今年1月29日,当地首个“希望家园”寒假班在伍家乡福久源社区开班,首日即迎来12个孩子报名。

        10年回望,宜昌“希望家园”项目不断探索,适应社会的发展,蝶变出2.0版本。

   

        从专注暑期到延伸至寒假,从农村发展到城区,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拓展到劳动密集型企业,“希望家园+企业”“希望家园+楼宇”“希望家园+寒假”“四点半”公益儿童小课堂……在促进和关爱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路上,“希望家园”传递出新的“温度”。


        团宜昌市委书记范绪忠说:“‘希望家园’从宜昌走向全省、全国,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丰富拓展,在深度融入精准扶贫、城乡治理、推动青年返乡创业中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。”

众人拾柴,燃“希望之约”

        “希望家园”这场已经跑了10年的“马拉松”,成为传递爱的接力棒,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。

        37岁的宜昌市兴山县青年魏国琴,是一只从大山飞出去的“金凤凰”,2000年,她回到家乡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。近几年,她在团组织的帮助下,做起了农村电商,帮乡亲们卖木耳、干橡子豆腐、土蜂蜜等土特产。

        “几年前,一场火灾差点让我没了家,是乡亲们帮助了我。”为了回馈村民,她今年在号称兴山“青藏高原”的榛子乡自费办起了“希望家园”,帮助左邻右舍的老人们照顾孙儿孙女。

        “相比留守儿童的一生,一个月真的很短,除了陪伴和支教,我们真的帮不上什么,但希望这一个月的陪伴能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。”团十八大代表、点军区青年干部马晓岸,因被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深深打动,从大学开始,就一直坚持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,带领自己的“晓岸志愿服务队”奔走在青海玉树、四川汶川、贵州从江、湖北宜昌等地。

        “希望家园”的实施,有效拓展了村级活动阵地功能、夯实了党团组织基层基础,成为密切联系群众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载体。

        “青年学生得到锻炼,孩子收获快乐和知识,我们收获了群众点赞。如今,孩子们已成了融洽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。”李红芹感慨道。

        宜昌市人社局将符合条件的“希望家园”志愿者纳入“我选湖北·爱上宜昌”大学生实习实训范围,提供人均1200元的生活补贴;武汉当代集团捐赠200万元设立远安“希望家园”专项基金;宜都每年为开办“希望家园”的乡镇落实5000元民政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;伍家岗青年创业者协会支援教学用品、体育器材,赠送“快乐成长包”。

        如今,这场“马拉松”的陪跑队伍越来越大,已形成了党政主导、团组织实施、社会联动的全方位关爱扶助体系。



熊林 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记者 雷宇 来源:中国青年报
2019年11月12日 07 版
地址:湖北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40号2号楼 电话:0717-6252697
版权所有:共青团宜昌市委主办 鄂ICP备11007253号-3   鄂公网安备 42050402000039号
技术支持:宜昌五环网络
Copyright 2024 sxyouth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